close

作者: 蘇穩中

 

我們常常談屏東只能走生態保護,不要走開發交通的理念其實也是失去生態保護的真諦,其實在18世紀屏東就已經開發殆盡,除河川地與山區外,因此要談非開發式的維護屏東生態,往往就陷入邏輯的謬誤。

 

我們何不說是談生態的開發才對。如果是這樣,開發與生態就不衝突,屏東的生態很重要,要開發保護,但是兼顧到生態後,我們也要體會到,屏東這塊土地上,除了開發生態,我們還可以開發甚麼值得我們去追尋的事情呢?

 

人口老化流失,家鄉長輩年紀大、小時候的朋友離開屏東,屏東的在地民俗文化誰要傳承、保護呢,誰能去關心屏東人口老化後的永續生態與不均衡發展呢?

 

我認為是開發完善的交通建設,而開發交通建設在本質上是與生態開發是不衝突的,現在及未來的交通建設將以綠能、生態工法、永續使用為主流。而這些所謂的交通開發都是為生態開發打下基礎,更是生態開發的精隨。

 

屏東需要甚麼?我在屏東生活多年,體會到還是長久以來的前人的呼籲,即是需要有更多人回來屏東,傳承屏東的在地文化,有人願意回來,就也能讓屏東的生態開發得更好。

 

因此,為了屏東的生態永續發展,重點是讓更多人回來屏東落地生根。要人願意回家鄉生活,有便利的生活環境是決定因素,而基礎設施之一的交通建設就變得十分重要。

 

交通建設發達,人們就會願意花時間在屏東這塊土地上,以更多時間走走看看,深入認識自己的家鄉與歷史,愛上美麗的屏東後,也許就可能決定居住,或有可能有新靈感、新觀念,用行動改變屏東的很多困境。

 

一種很直接的思考是,便利交通會帶入更多的人來此就業與落地生根。不過事實上,就業環境要改善不能只靠交通建設而已,但是交通建設發達起來後,產業就比較容易進來,工作也相對會比較好找,這也是台灣經濟模式中能成功的主要方法。

 

台灣從經濟起飛迄今,人民與政府信仰的這種模式當然也產生很多問題,主要是因為其他縣市已經走了這條路很多年,有很多的省思,明白這種模式有不好的地方,不過這種不好往往來自於政府管理出問題,而非交通本質出甚麼問題。

 

知道不好的地方想解決問題,主要是人的增加帶來進步的思維也變多,這才是真正交通建設的本質,即是影響人民有沒有環境正義思維的契機,也可以說,沒有交通建設,就沒有屬於屏東的環境正義。

 

改善交通能帶來城市未來更多可能的開發,包含上述提到的生態保護,只不過,屏東還沒進入到這個階段。因此屏東應該先要經歷這種發展模式,才有機會進展到下一個階段,即是攸關進步思維的討論、發現問題如何讓屏東人過著更美好生活方式,以及,解決問題。

 

舉例來說,屏東居民參與家鄉的公共事務以及進而解決生態與經濟的不均衡、改變過去各種人為性的政策錯誤等等。如果用一句話來做本文結語,生態保護與交通開發並非存在衝突而是辯證式的結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b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