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李宇欣/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

軌道運輸中心主任近來不少縣市提出多項計劃,爭取新建鐵路,或增設車站,或將現有鐵路改為立體化。鐵路是一種高效率、高運輸量之系統,我們對國家完善鐵路系統的逐步建設樂觀其成。但鐵路也是一種高成本、高度計劃性、中央控制性的精密系統,其建設必須要有整體規劃。

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在強調鐵路建設所可能帶來的效益的同時,也必須考慮到所付出的代價。以6年前通車的台鐵沙崙線為例,該支線由台南市南側的中洲站岔出,連接台南市區與高鐵站,長度僅5.3公里。此支線的通車固然有其效益,但台中至屏東,甚至更大範圍的台鐵系統運轉,或多或少均受到影響。同時,未來在嘉義、台南與高雄、屏東之間提高行車密度的可能性,亦受到大幅度限縮。

這可能是多年前,在規劃階段所沒有分析到的。而這種新建鐵路對運轉之影響,隨著建設之完成而永久存在,絕對不可忽視。令人憂心的是,各方討論鐵路建設時,常論及經費、用地、環境、水源等方面之影響、甚至討論台鐵與高鐵共軌之可行性,但卻少見討論運轉之課題。

在爭取鐵路建設時,亦常見指定興建方式,以及通車之後的運轉型態的主張,例如指定必須以「捷運化」型態運轉,必須每若干分鐘開一班車等等。然而最重要的課題卻少見論述:即便沒有用地、環保等問題,即便水源區安全無虞,該鐵路是否真能提供所希望的運轉服務?如真在該縣市以所預設之方式運轉,對於其他地區的鐵路服務,又將帶來何種影響?鐵路運轉牽一髮而動全身,堅持自己所在之區域必須以自己指定之方式運轉,而全然不顧對全系統之影響,恐非大家所樂見。

各縣市基於己身之責任,在轄區內有其建設構想本即天經地義。而全盤掌握鐵路系統,絕對是交通部的責任。在目前將近20個鐵路相關計劃一一提出之時,深入評估這些計劃之交互影響,尤其重要。

各界必須認清,在確認鐵路建設案之運轉能力後,其他的議題方有意義。否則,運轉能力不佳之鐵路,即便環保、經費、用地等均無慮,亦沒有價值。而且就如沙崙線對台鐵運轉之影響絕非僅止於所在台南市之範圍,運轉分析必須全盤考量整個鐵路系統,絕不可僅考量建設所在地之縣市。完整的鐵路運轉分析,必須考慮所評估的建設案對整體鐵路服務型態、班表、準點率、人力需求、車輛需求之影響以及對車輛基地所帶來之負荷。個別評估每一計劃之建設與否,將有很大的風險,也不是負責任的作法。而提出計劃的縣市政府,也應留空間給專業的評估,理性討論。未如願興建鐵路,亦不必自卑為二等國民。
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9/223216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b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